-
-6 11
历时两年,黄鹤楼的全新标志终于正式启用。
昨日,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还向媒体公布了包括员工服装、保安服、参观证、垃圾桶标识等一整套视觉形象设计作品样式,其中黄鹤楼景区导向标识的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采用了黄鹤楼的建筑结构元素,疏朗大气,色彩应用了木纹本色为主、铜饰品为辅的组合形态,视觉上具有古朴与厚重,大气和典雅并存。据悉,新设计的黄鹤楼景区导向标志已开始应用。
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其文化品牌有着1800年的历史。昨日公布的黄鹤楼形象标志里究竟蕴涵哪些历史文化信息?标志里的图形、字体及颜色是如何被确定下来的,这其中又寓含着怎样的人文元素?昨日,该标志的主创者之一、江汉大学艺术研究所艺术设计室主任魏坤一一阐释。
以黄鹤楼建筑为主体造型元素
魏坤先生介绍,现在的黄鹤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其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特色以及独特的造型需求。新出炉的黄鹤楼景区标志即以黄鹤楼建筑为主体造型元素,整体上以朴实的横竖笔画,表现出黄鹤楼建筑造型基本特征。
标志中间的传统卷云纹样元素,则来自汉代玉石的祥云图案,与水浪结合,形成简朴的水祥云图案。
标志从整体看又似汉字“黄”,经典、大方且不失现代美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黄鹤楼景区独特的视觉个性和文化特色。
“黄鹤楼”三字为毛泽东手书
标志的“黄鹤楼”三字究竟选什么样的字体?设计者颇费思量,他们对园区所有景点书写的“黄鹤楼”三字书法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最终在毛泽东主席及启功、舒同、冯今松等几位书法家的书法上进行筛选,认为,毛泽东的书法大气恢弘、个性突出,同时,在近百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黄鹤楼都与毛泽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终选定选用毛泽东的书法。
标志的“黄鹤楼”三个字来源于黄鹤楼公园东南处一座毛泽东词亭,亭内一块大青石上分别镌刻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现在选用的字体是从《菩萨蛮·黄鹤楼》中所书写的:“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中截取“黄鹤楼”三字,加以提炼与调整而成。
色彩选用稳重的深红色,以金色加以辅助
黄鹤楼标志在色彩运用上也充分考虑到了与标志图形的吻合。设计者考虑到后期应用效果的醒目性,选用稳重的深红色为主色调,以金色加以辅助应用,使整个标志增添一份浓重的传统韵味和文化底蕴,且不失现代美感。
汉字“黄”的变形有突破性和包容性
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设计系主任范汉成教授:黄鹤楼已不仅仅是武汉的形象,更是中国的形象之一,标志设计必须从宏观出发,考虑到标志形象更多的包容性,该款标志避免了与已有的烟酒行业具象标志的近似,汉字“黄”的变形,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有一定的突破性和包容性。
是难得的作品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汪尚麟教授:烟酒行业对黄鹤楼形象的推广力度和范围过大,给标志设计带来一定难度,黄鹤楼景区其实才是武汉形象最具代表性、最正宗和最现实的,该款标志能对景区特点以及文化性和传统性加以包容,是难得的作品。
形象大气,云纹画龙点睛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院长王心耀教授:这款标志形象大气,具有标志典型造型特点。云纹的运用,画龙点睛地提升了标志形象的文化和历史韵味。整体视觉效果不错,适合应用到不同的广告载体中。
黄鹤楼不仅是武汉、湖北的标志,也是江城近千万市民及世界华人心目中的诗楼圣地。昨日,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李安健宣布:具有1800历史的黄鹤楼文化品牌正式启用“标志”。新出炉的黄鹤楼景区形象标识究竟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从众多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新闻发言人、党委书记张国保先生向记者披露了相关细节。
黄鹤楼作为湖北、武汉旅游的重要窗口及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一直以来,景区形象标志是个空缺。早在两年前,公园管理处就以迎接黄鹤楼重建开放25周年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黄鹤楼景区形象标志。两年来,人们参与踊跃,共收到300幅标志作品。
这次广泛的征集活动,扩大了黄鹤楼在全国的影响,园方也以各种方式对部分参与者进行奖励和致谢。但经过专家评审,发现很多参与者在没有经过充分实地调查以及对景区全面了解基础上所做的标识方案,内涵表达不明确,景区特色不显著,很难满足设计实际需要,并且多数作品存在设计不规范,无法进行后期应用深化等情况,难以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在此情况下,园方决定委托江汉大学艺术设计研究所来完成这项工作。江汉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项目组,设计师们前期进行了大量调研,发现黄鹤楼景区视觉形象存在“标志图形使用不统一,景区导向标识牌风格与造型不一致,景区标志颜色使用不统一,景区文字缺乏统一规范性”等问题。这些无疑会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混淆或模糊,更不利于景区内部管理及未来总体发展规划。
江大的设计师们对社会征集的所有形象标志方案进行了考察,经过近一年精心设计,前后进行了6次反复修改,每次都有上十款标志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筛选。经过专家评定及黄鹤楼管理层的多方筛选,确定5款形象标志作为最终被选,并通过《长江日报》和大楚网等媒体,对社会进行公布宣传。根据公众投票数以及设计方推荐,最后锁定了两款标识方案。
昨日公布的黄鹤楼景区形象标志“标志”即在这两款中诞生。专家给出的最终评价:“标志具有强烈视觉感染力,简洁大方,既有文化历史的内涵,又有现代气息的展现,图形具有当代性,有利于视觉传达和文化传播。”
本文来自:逸品设计博客 (www.pppoo.com) ,原文链接:http://www.pppoo.com/blog/logo/261.html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楼 阿弥陀福之钗钏金
Post:2011-11-7 18:44:03
1楼 阿弥陀福之钗钏金
Post:2011-11-7 7:20:28
天道忌盈,彰北斗而分参商;地德若虚,矗高阁而合江汉。双峰夹拱,二水来朝。黄武奠基,屹东吴之桥头;共和再造,瞻三楚之马首。镇九省之通衢,扼吴蜀之咽喉。溯牵天府三千里,顺下江淮二百州。北接秦晋,真武可当;南控湘粤,雁阵回翔。岂无人物,楚材堪用;是楼胜景,黄鹤为名。六合帷幄,鏤龙雕凤;八面玲珑,飞苏流金。山昂昂,陶朱歇马,登楼方恨昊天远;木苍苍,鸾凤栖枝,依窗始觉旷野阔。凭栏小酌,慕醉翁之雅趣;临碑感叹,遄兰亭之逸兴。汨罗歌飘,犹忆屈子濯缨;长江波扬,疑是润之搏浪。几许伤感,碧空孤帆远影;几多惆怅,芳草日暮乡关。武昌首义,功勋彪炳,凌烟难描;三户终秦,芳菲频传,鹤楼为凭。岘山羊祜,襄阳卧龙,相互映衬;黄安将起,麻城鹰扬,同为辅佐。楚之地,才人出。使刘邦昔败,神州焉有汉人;倘霸王功成,华夏皆称楚族。伯乐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小平巡江南诸州而国情立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黄钟大吕,歌舞升平,辐辏和谐;姑射蕤宾,阳春白雪,弥漫幸福。老秦迂儒,身未亲临,游网络而逞虚文;梁州游子,心实向往,仰形胜而赋黄鹤。虽为凑趣,乃求同乐。搜枯肠以九转,诉衷情于万一。不尽唏嘘,不胜汗颜。
【跋】:我之与湖北,无一熟人,无一熟物。唯知黄鹤楼之盛名,亦自太白诗中来。今有故人赴武汉学习,复多一牵挂耳。故游于网络,以观黄鹤楼胜景。见已有赋黄鹤楼者,颇不以为然。其起笔文法,多有王勃《滕王阁序》之痕迹,实为仿作。本来仿作亦无不可,然而黄滕岳三楼并称,况且黄鹤楼号称第一,而其赋却仿作他楼,岂非自甘于其下乎?因作是赋,以求方家斧正。